内生参与式的旅游业发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筑手帐C Author 建筑手帐C
内生参与式
TOURISM
旅游业发展
前言
#Introduction
发展中国家往往会因为其经济压力和全球竞争力而采用较为激进的旅游开发策略,但这往往会导致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阶级隔离、人口过剩、过度私有化、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等等。
大量的城镇化过程是昂贵的,随着人口密度超过了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其培育自身文化的能力也被相应的迅速削弱。资本快速地复制城市和修饰文化,导致大量旅游城市成为了“马戏团”式的演出——一个远离生活而只图新鲜的虚假舞台。
Source:National Geographic
随着疫情的影响和城市新鲜感的下降,许多旅游城市遭遇了巨大的危机:高昂的环境维护成本、文化感和生活气息的流失、游客体验迅速恶化、市民的基本需求难以支持。
那么,什么样的旅游城市理念才更具有可持续性呢?
01
发展中国家的旅游行业难题
许多国家的旅游业,特别是东南亚,往往会陷入发展的怪圈。比如柬埔寨,它的政府没有对历史建筑、海滩和乡村景观进行合理保护,而是贪婪地视旅游业为摇钱树,将那些历史街区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建造相似的现代酒店。然而旅游业的利润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民众,相反则排挤了原有的社区和业态,让当地产品和服务价格下降,穷人更加贫困。
这些旅游客流不停地冲击着原有的城市结构和经济生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1 劳动力剥削
许多旅游城市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人们往往只讨论的是经济增长和脱贫的合理性。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断地降低姿态去吸引外资进入,顶替了原有的本土经济。
城市化带来了整个生活环境变革 ,它对原有的农业和社区自给自足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底层市民不得不选择旅游相关服务业,而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1.2 生态系统破坏
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当地环境带来了负面作用,密集的城市景观逐渐侵蚀自然环境。大量涌入的人口带来的活动和旅游建设经常超过当地环境的负荷。
1.3 文化荒漠
外国资本对本地服务业进行控制,将样板化的企业理念与本土文化进行混淆,对文化氛围的原生性有着不小的破坏。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文化生产链让旅游城市带上了类似的烙印,逐渐毁坏当地文化的特征性。
为了满足供应链所要求的质量,许多地方不得不引入国外的行业标准,而丧失了自身产品的特色。
1.4 不可持续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和设计朝着更加紧张、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仓促地进行了城市化,许多城市缺乏远期规划和愿景。城市空间的隔离和碎片化等问题让城市变得复杂而零星。
为了吸引游客,城市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放在了旅游业配套之上,导致密集增长的酒店、购物中心、餐馆、超市和相关服务业设施挤兑了民用设施。
1.5 干扰市民生活
当有限的资源向旅游倾斜,人们逐渐失去了对社区的控制。他们的生活环境被大规模的改造——充斥着高档餐厅、商场和私人场所。同时,商家以游客为导向,让本地居民的生活和体验质量下降。
而随着日常生活中交通拥堵、城市热岛等问题出现,旅游和当地生活的矛盾日益激化,城市转型正在剥夺其居住空间的公共权利。
1.6 地价和物价攀升
大规模私有化和商业化提升了当地的物价,而大量的原住民不得不因此而迁离。许多居住空间被转化为旅游住宿和相关服务设施,原有的文脉和生活方式遭受破坏。
02
旅游城市如何保持可持续性?
大部分人都想住在友好的环境里,那里他们可以轻松地掌握自己的生活、互相理解和满足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包容性的城市让人们可以塑造自己的生活,从而保持个人的创造力。
2.1 市井气息
市井气息或者说“烟火气”、“生活感”是许多城市特色性和包容性的表现。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夜间食物和购物,这些非正式的街边店、市场不停地推动着城市生活的互动和交流。
不幸的是,许多城市害怕不受控制的废物管理、卫生情况或损害城市整体形象,而对这些街头经济进行禁止。取而代之的是连锁而昂贵的餐饮、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诚然,这种精英化的改造,促进了当地的房地产业和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而国际市场孵化了当地经济并发展了产业规模。但这种降维打击式的竞争正在不可避免地消解当地居民的公众权益。
街头经济是传统市场经济的一个替代品。它为城市资本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从而防止资本垄断而形成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另外,街头经济沿着主要城市街道传播信息,这种方式正好补充了正式的产业结构。
2.2 城市的宜居性
宜居性的城市代表着更好的邻里关系和待客之道,包含了城市的建筑环境及其居民的社会文化。
在旅游商品化的市场环境里,为了追求行业的最大利润,资本往往会改造城市结构,比如让市场、酒店等代替住宅区。这种转变会损害自治社区的结构,这种城市缺乏长期居住的居民,而只有陌生的租户、游客等经济关系,这样的城市是不稳定的,经济也是脆弱的。与之相对的,有常驻民的城市,它包含各类日常生活和亲密互动。也为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居住条件,孕育着未来。
Family-Friendly Spain
2.3 文化创造力
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旅游业往往以集约化、工业化的方式发展,这种对经济增长的贪婪正在产生令人担忧的结果。过度的商品化带来了同质化的产品,而垄断削减了当地产品的多样性。人们不再能够自主地选择和研发具有创造力的产品。
文化旅游是目前旅游行业流行的部分,但这不意味着需要隐藏当地的活动,而去创造大量的不真实的体验。这种方式忽略了社会现实的需求,而过于专注于旅游产品本身。依靠单一的收入来源是难以为继的,一旦新鲜感过去或者文化变迁,城市经济将丧失牵引力而面临崩溃。
其实,历史遗产和其生活方式才是旅游业的发展引擎。成功的旅游业除了依靠静态的文化资产,还需要保持真实性和维持旅游满意度,并关联游客和创造活动,比如足球比赛、音乐表演、艺术展览和其他相关活动。这些参与性的活动让游客身临其境,而促进友谊和自我充实。
2.4 公共空间
作为城市空间,应该是热情、欢乐、多元主义的体现。它应该具备:
A
足够的容量和能力,为人们共享盛宴提供支持
B
自主和自愿性,人们维系着和睦的邻里关系
C
相遇的场所,有聚集的活动。
因此,除了正式的公共空间,许多非正式的结构应该被利用起来,比如街道和小型广场。街道很容易变成文化场合的活动舞台,它可以是地区文化的展示,也可以是小型经济活动空间。
03
旅游城市发展的多个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往往有几个类别。其一是游览旅游,人们花钱观赏那些具有历史资源的场所。其二是文化旅游,以演出、展览等方式去表现地区文化。其三是创意旅游,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创造性活动。其四是关系旅游,创造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建筑手帐C
那些对文化严重依赖的城市应该进一步引导产品进入创造性和关系性的旅游形式,鼓励当地人和游客之间共同创造,并把当地人和游客放在同等的位置,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新型社交空间。
在空间上,能发展亲密关系的旅游只能是人们定居的地区,那里才有他们真正的生活方式,而非是民族表演这类伪体验。
那么旅游活动一般分哪些阶段呢?
阶段1
利用看得见的风景
创建历史、文化、自然遗产之旅
阶段2
对文化场所进行修饰
提升游客体验
阶段3
从后台将这些文化和产品组织在一起
进行文化展示
阶段4
开放式的后台
工匠作坊和开放式厨房
阶段5
生产和生活过程的展示
工厂之旅和当地寄宿
阶段6
生活状态的融合和后院展示
更具生活感和亲密感的区域
©建筑手帐C
当然,鼓励后台的逐渐开放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私人领域,相反,它促进了城市市民和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装饰和噱头出于审美目的,可能是必要的,但它不再是旅游的主要牵引力。
04
政府、企业和民众的角色
在旅游的发展规划过程中,应该鼓励政府、私人企业、地方组织的通力合作,包括:
A
管理、开发和维护,包括自然、文化和人造的旅游景点。
B
提供设施和建筑物,为旅游业提供支持。
C
旅游商业的发展,比如交通、旅行社、美食、住宿、咨询点、导游及其他相关服务
D
娱乐、会议、会展等组织活动
4.1 避免过度私有化
当地政府有义务为旅游行业提供信息、法律地位、安全保障以及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常常以市场为导向,但过度私有化会导致旅游行业走向单一。小型企业和市民往往只能看到旅游业的日常表现和短期形象,而没法看到旅游业的整体印象。
一方面,这给大型企业制造了垄断的可能性,他们利用生产线降低成本从而占据当地市场,挤兑了原有地区的特色商品。另一方面,许多小型企业只能看到一时赚钱的项目而紧跟风口,却放弃了多样化的发展方向,等风头一过,这种单一性的产业非常脆弱。
那么政府应该在旅游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其一,政府应该对民营企业的商业活动进行一些限制和鼓励,让企业更有社会责任感。比如,许多特色产品和非物质遗产对于资本来说无利可图,因而逐渐流失。但这些对于当地文脉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当地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应该鼓励和支持这些多元化的产品。
其二,许多国家能够对一些有资源的地区进行旅游发展都是需要先进行土地整理,但过度私有化会阻碍地区的更新。比如新加坡的旅游业更新,建立在其征地法案之上,其乌节路的旅游发展即是政府作为引导,鼓励酒店、零售和娱乐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地区的发展。
其三,即便是旅游为导向的区域,不能忽视公共配套和居民区的建设。在旅游主义的框架下,大量酒店和服务提供商的进入很可能挤兑原住民,并产生不健康的竞争。公共用地应该鼓励旅游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并完善诸如适应性改装、汽车租赁、旅行社和艺术画廊等相关配套服务。
4.2 参与式塑造公共权益
参与应该是超越现有的定义框架 ,是一种达成共识的状态,就空间规划达成意见一致。城市应该配备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工具,让市民们参与主动发展,共同构建城市的生活气息和平等权益。
一般的公众战略分为社区服务工具、会话平台和场所营造。社区服务工具帮助人们共同作业,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当中。会话平台让人们广泛地交流和争论,以确定总体的方针。而场所营造搭建更广泛的互动场所,让人和区域紧密联系。
商人的确可以建立一个旅游示范区,但这种迪士尼乐园式的成果往往只有数个演员去进行文化塑造。但如果城市的旅游是内生参与式的设计,旅游行业和当地需求获得一致,这个城市将成为人们的集体文化遗产。
所以,良好的旅游城市讲究互惠共生,存在不依赖于货币交易的关系,比如善意和关心。普通居民能从旅游中受益,则更能达成社会共识;游客可以获得原汁原味的旅游体验,真正地体验当地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Arlianda R. The co-creation of convivial city: reclaiming the right to the kampung in the touristic city[J]. 2018.
Chen Z, King B, Suntikul W. Co-creation of value for cultural festivals: behind the scenes in Macau[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20, 45(4): 430-444.
Eraqi M I. Co-creation and the new marketing mix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enhancing tourism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Egyp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s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 8(1): 76-91.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大阪:港城一体化发展,重塑城市竞争力
新加坡如何进行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网红化”
成都公园城市——乡村振兴的「另类」解法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德国工业旅游的五种解法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